病友案例一:盧先生 75 歲 痛風病史長 經心臟手術後又中風
今年高齡 75 歲的盧先生,年輕的時候喜歡喝酒、吃肉,30 年前某天突然腳關節腫脹疼痛,四處求醫之後發現是痛風,醫師建議他從改變日常飲食習慣做起,於是盧先生酒不喝了、肉也少吃了,並且乖乖地規律服藥。
幾十年來,痛風一直控制的很好,沒有造成他生活上太大的不方便。但7年前因胸口不適被送進急診,緊急情況下開刀動了心臟手術,體力大不如前,慢慢地也就減少出門機會,不料去年又中風住院,這幾年來回折騰之下,盧先生說:「太太自己也有病痛,平常兒子又忙於工作,真不知道下次還會發生什麼事?有時太太出門時,也放心不下讓盧先生單獨留在家中。」
長期在台北榮總風濕過敏免疫科就診接受痛風治療的盧先生懷疑,也許早年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埋下了各種慢性病和疾病的潛在風險,痛風可能只是其中一種表現,所以他在服藥之外,也嚴格遵守飲食原則,希望可以減少併發其他危險性疾病的機率。
病友案例二:邱先生 46 歲 痛風家族聚集性明顯 一家半數都發病
21 年前當時年紀輕輕的邱先生因為腳踝腫痛而就醫,經診斷為痛風。身為工程師的他雖然不喝酒,不過飲食上仗著年紀輕也就不忌口,也沒有規律服藥。10 多年後因為腳踝曾經痛到無法走路,上班都有問題,所以才在醫師叮囑和家人建議下規律服藥,並改變生活習慣,包括現在都有規律運動、少碰重口味食物,很久未發作疼痛了。
邱先生的病識感很高,他說 25 歲那年發病一開始就懷疑是痛風,因為他有明顯的家族因素影響,除了爺爺是痛風患者之外,爸爸也被確診,而爸爸總共有 6 個兄弟姐妹,大伯父、小叔叔也都已發病。邱先生發病後沒幾年,弟弟也被確診為痛風,所以家族中對此病完全不陌生。
健保資料庫世代分析證實:痛風患者心肌梗塞發生風險較高
痛風將使心肌梗塞的機率大為提高!透過全民健保資料庫世代分析統計,台灣最大型的研究結果出爐:痛風患者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機率比無痛風患者高出 23% ,而且此風險差異也存在於 20 至 44 歲的年輕族群。表示年紀輕輕但罹患痛風的人,也必須提防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
痛風被視為心肌梗塞獨立風險因子
痛風是因為尿酸排泄減少或者尿酸產生增加所引起的。臨床表現包括血中尿酸濃度過高,反覆關節炎急性發作,尿酸鈉鹽結晶沉積於關節、軟骨、滑囊、肌腱或軟組織,甚至尿路結石或腎臟病變。從世界各國的研究報告中可以看出,自從 1980 年代開始,痛風盛行率在全球都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台灣的痛風盛行率男性約 3.3% ;女性約 1.1% ,而造成痛風的最主要的危險因子-高尿酸血症的盛行率在台灣高達 70% 。
痛風造成的健康危機除了關節炎、痛風石沉積之外,患者還可能同時罹患一種或多種共病症。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等,其中有多項是引起心肌梗塞的風險因子。長庚研究團隊利用全民健保資料庫探討痛風和發生心肌梗塞之間的關聯性。世代分析結果,發現「痛風為心肌梗塞發生的重要影響因素」、「即便是心血管疾病低風險族群,痛風仍是心肌梗塞發生的獨立風險因子。」、「無論男性或女性,罹患痛風都會增加心肌梗塞風險。」這三個重要警訊。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羅淑芬教授指出,研究中證實除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已知的心肌梗塞危險因子之外,痛風其實是心肌梗塞的獨立風險因子。過去治療痛風多專注在關節炎的症狀以及尿酸值的控制,但應該要兼顧各種共病症,注意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塞發生率的提高!
年輕痛風患者心肌梗塞風險提高
此份台灣健保資料庫世代分析的大型研究再經過不同年齡層的次級分析發現,大於 70 歲的痛風患者發生心肌梗塞風險為未罹患痛風者的 1.11 倍;在 45 至 69 歲的痛風患者則為未罹患痛風者的 1.24 倍; 20 至 44 歲的痛風患者風險更增高為 1.59 倍。研究顯示即便是傳統觀念認為並非心肌梗塞高風險的年輕族群一旦罹患痛風,將提高心肌梗塞的風險。
此項重要研究追蹤全民健保資料庫 2000 年 1 月 1 日至 2008 年 12 月 31
日大於 20 歲、共 70 萬 4503 筆個人資料,其中被診斷為痛風患者共 2 萬 6556 位。分析罹患痛風者發生心肌梗塞比無痛風者高出許多 (分別為每 1000人年 2.20 例與 0.60 例) 。另外,經過年齡、性別、糖尿病、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和末期腎臟病等病史多變數分析校正後得知,痛風患者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機率比一般人高出 1.23 倍;發生非致死性心肌梗塞則高出 1.26 倍。這些重要研究成果近期已刊登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 《風濕病學Rheumatology》。
當體內普林 (Purine,或稱嘌呤) 代謝異常時,血清中尿酸濃度會升高,而有高尿酸血症者,罹患痛風的機率升高,且機率與高尿酸的嚴重程度成正比。痛風患者比一般人口的死亡率高,所有原因之死亡風險和心血管疾病引起之死亡風險皆增加。在台灣另一項重要研究發現,將血清尿酸值由低至高分成六組,發現尿酸值範圍在 5 mg/dL-7 mg/dL這一組的死亡率最低。此研究成果同樣也發表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風濕病學Rheumatology》。
痛風和高尿酸血症有家族聚集性
痛風和高尿酸血症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遺傳因素為多基因影響;環境因素包括飲食和生活習慣等,但遺傳與環境分別扮演多重要的角色則不清楚。我們利用健保資料庫分析,證實痛風有家族性聚集傾向,在男性痛風病人,遺傳因素的貢獻為 35.1% ;而在女性痛風病人遺傳因素的貢獻度為 17% 。此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至於環境因素,在新版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 2013 診治指引中指出,肉類、海鮮、啤酒及烈酒、含果糖之食物及飲料將增加痛風及無症狀高尿酸血症病人之風險,但是水果、牛奶、豆類、豆製品、菠菜、紅酒等食物將不影響或降低風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