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屆海峽兩岸孫中山思想之研究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於102年9月22日至23日在湖南大學舉行,該次研討會有16位來自臺灣以及70位大陸的學者,齊聚在嶽麓山湖南大學中國書院博物館的學術報告廳,共同參與盛會。
該次會議由臺灣的文化部所屬國立國父紀念館、孫文學會與大陸的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華中師範大學長沙學院共同主辦,以「孫中山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探討主題,共提出25篇論文,其中有12篇是來自台灣學者的文章。
會議由湖南大學黨委書記劉克利教授主持,劉書記首先歡迎兩岸與會學者到有「千年學府」之稱的「嶽麓書院」,並為該次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研討揭開序幕。
該次研討會中,來自孫文學會名譽理事長、臺灣師範大學黃城 教授,特別提出儒家政治哲學所孕育的主權在民的「公天下」,確保人民自由權的性善性惡雙軌論,以及透過選舉進行和諧權力轉移的「中庸之道」,才是兩岸政治發展的未來之途。
策畫拍攝「走向共和」的前湖南省社科聯主席的鄭佳明 教授,認為歷史觀就是價值觀,他提出昔日的帝王、革命及極左的權力史觀,經歷了辛亥革命,逐漸讓中華民族體認到人民、社會生活及開放大視野的人本史觀之重要,這樣才能展開中華文明之復興。
對於中華民族的復興,兩岸學者紛紛提出孫中山影響著中國現代化、近代民族國家的建構、民主化、和諧社會的建構等民族復興大夢來呼應。總之,與會學者一致認為,孫中山思想得以實踐,確實是帶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第一要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